綠蔭,和城市一起生長!江蘇徐州:厚植生態底色,共享綠色福祉
本報記者 吳云
初秋的午后,空氣中仍帶有一些灼熱。緊靠梨園路公園的奎河路,嶄新的雙車道路面上“鋪”滿了濃密的法桐樹蔭,過往的行人悠閑愜意。
這是一條新建的道路,道旁種植了數百棵8—10年法桐樹,它們都是從呂梁苗圃回遷過來的。
經歷了徐州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夏天,徐州市民更加希望城市能夠多種樹、種大樹,道路兩旁有濃蔭遮蓋,然而事實上行道樹中的大樹卻越來越少了。一方面,修建地鐵、道路拓寬、地下管線、排水管網……轟轟烈烈的城市建設與行道樹的生存空間難免會遇到沖突,另一方面,大樹已經被禁入城,在城市更新日趨加快的大背景下,徐州努力尋找城建和綠化的平衡點,解決城市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構建生態舒適、四季有景的城市綠蔭系統。
地下管線扎堆
綠化功能“讓路”
徐州這幾年的城市建設如火如荼,陸續建成三環東路、三環西路、三環北路、三環南路、迎賓大道等高架快速路,城東大道快速路等正在加快實施,即將實現成環成網。其中,軌道交通更是一年一個跨越。2019至2021年期間,每年實現一條線路通車運營,成為非一線城市中建設到三線組網最高效的城市,目前運營里程達64公里。根據2019年徐州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第三輪修編,修編后的方案為“8+6”,即8條軌道交通普線、6條市域線,總共14條線路,共574.8公里。
不僅道路建設力度很大,熱力管網、通信電纜的鋪設、雨污分流工程的實施等,都會影響到行道樹的種植和生長。道路施工結束,綠化工程便緊隨其后,有了沖突時,誰給誰讓路呢?
市住建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道路修好后,由園林部門負責設計綠化方案,獲批后開始施工。道路建設首先要考慮的是通行功能,不可能為了增加綠化空間而改變規劃。當交通功能和綠化有沖突時,綠化就要改變方案,給通行讓路。
大樹不再進城
優選“速生”樹種
2020年夏天,為抑制楊樹飛絮,砍去了金山東路等多條道路邊高大的楊樹,新種了法桐等其他品種的樹苗。然而讓市民遺憾的是,隨著楊絮一起消失的,還有夏天的涼蔭。
大樹、古樹的存在,不僅能夠遮擋烈日、調節氣溫、綠化城市,而且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
“市民希望行道樹多種些大樹,但國家早就明文禁止大樹進城。大樹來自深山老林,如果所有的城市都到深山去購買、移植大樹,生態系統很快就會被破壞?!笔凶〗ň謭@林重點辦工作人員耿磊說,早在2009年9月,國家林業局就發布了《關于禁止大樹古樹移植進城的通知》,禁止將大樹、古樹移植進城,遏制大樹、古樹進城之風;省住建廳2017年下發的《江蘇省城市行道樹建設指引》中也明確提出,新栽植行道樹一般以胸徑8—12cm為宜,原則上速生樹種不超過15cm,慢生樹種不超過12cm。
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再次提出“尊重自然規律,堅決反對‘大樹進城’等急功近利行為,避免片面追求景觀化,切忌行政命令瞎指揮,嚴禁脫離實際、鋪張浪費、勞民傷財搞綠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條條禁令之下,該如何盡快構建城市綠蔭系統?
“我市在金山東路等多條道路上種植了速生樹種法桐,三年即能成蔭,而且都是無懸鈴或少懸鈴的新品種,減少飛絮‘毛毛雨’對市民的困擾?!惫⒗谡f,中山北路上的行道樹女貞已經種植20年,還未達到成蔭的效果,下一步準備也改種法桐,將女貞移植到中山北路九里山宕口。
如今,徐州已經形成王陵路、迎賓大路、青年路等多條特色法桐林蔭道,不久的將來,一條條美麗的法桐大道將會把這座城市點綴得更加幽靜、古樸。
保護城市老樹
先“寄養”再“回用”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每次走過建國路與解放路的交叉口,市民馬老先生都會不禁懷念起從前這里一排高大的法桐樹,“幾年前修地鐵2號線的時候,大樹遷走了,現在又是奎河整治,那些大樹還能回來嗎?”
馬老先生心心念念的建國路法桐樹,如今正生長在拖龍山公園內。公園內專門辟出了一塊綠化空間,豎了一個“苗木移植”的牌子,幾棵胸徑半米多的法桐枝葉虬勁。
據園林建設管理中心工程質監科科長王榮介紹,除了這些法桐,還有木槿、紅葉李、石楠、叢生臘梅、樸樹、五角楓、木瓜樹等69株苗木,均移自市重點工程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奎河段。經過幾年的精心養護,它們已經長得枝繁葉茂,形成了一片獨特的景觀,也體現了徐州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延續。
“但這些樹木無法回遷了,原址沒有留下種樹的空間。當時就考慮到這一點,所以遷移到了拖龍山公園這片在建工地。而那些需要回遷的樹木,一般都會‘寄養’在呂梁苗圃?!?/span>
這些年,徐州城建中遷出去的樹木,已經有不少順利“回用”,有的遷回原址,有的則移植到別的地方。
奎河路西側的幾百棵大法桐,修路期間也曾在呂梁苗圃“寄養”過。今年春天“回家”后,很快就適應了新環境,長勢良好。
今年6月重新開放的彭城廣場,共回遷了30多棵樹木,其中最老的是110歲的木瓜樹,另外還有榔榆、叢生烏桕、樸樹等大喬木20棵左右,木本石楠等常綠樹種約10棵。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樹木都適合移植。法桐樹生命力很頑強,移植后存活率很高,而一些古樹名木,“搬家”的時候就要非常謹慎。西安路上那棵200多年的老槐樹,經過兩次“搬家”,最后落腳在徐州植物園內,雖然園丁們對它呵護有加,但仍沒逃脫 “人挪活,樹挪死”的命運。幸運的是,它的周圍長出了幾棵新樹苗。
從前,彭城廣場還種有樹齡分別為180多年和130多年的兩棵木瓜樹,2018年施工時搬遷到植物園。為了避免反復移植造成傷害,園林部門決定讓它們在植物園安家落戶。廣場上原本還有石榴等另外幾棵老樹,因為移植過程中經過大幅修剪,景觀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目前仍在呂梁苗圃“寄養”,需要時可能會回遷。
因地制宜添綠
增加城市韌性
《江蘇省城市行道樹建設指引》中建議,電纜、管道等設施距離樹木根莖中心的最小距離為1—1.5米,記者調查發現,徐州城建設施中基本都能達到這個標準。
華潤熱力總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員付先生介紹,在非機動車道,熱水管網的埋深一般在0.7—1.2米。在已經栽種大樹的路段,會盡量避開樹木,或者根據園林部門要求將埋深增加到2米,給大樹留下生長空間,“徐州老城區的地下空間確實很緊張,施工會遇到雨水、污水、給水、高壓電力、電信、燃氣等各種管線,做好規劃非常重要?!?/span>
在地下管線規劃設計上,徐州已將海綿城市和韌性城市建設要求融入生態保護、水資源、水系布局、綠地系統、功能分區、環境保護、市政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中。但在樹木栽植中,仍然遇到各不相同的難題。
“有的道路雖然栽種空間足夠了,人行道上也留好了樹穴,但下面剛好是熱力管道,影響樹木生長,只能舍棄,或者是作出變通,見縫插針、因地制宜?!蓖鯓s說,迎賓大道上有一段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大約一二百米的路段一直沒能栽行道樹。
如果人行道足夠寬,達到5—8米的話,就可以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把樹穴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再進行栽種,或者直接移到人行道內側的綠地,千方百計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市民遮蔭的需要。
為了保證成熟率,還要根據土層的深淺選擇淺根系或者深根系的樹種,地勢高的地方栽種耐旱的,地勢低洼的地方則挑選喜水的,以法桐、重陽木、烏桕、櫸樹等鄉土種樹為主,適地適樹。
行道樹一般間隔4—5米種植一棵,新種的樹苗很難在短期內達到理想的遮蔭效果,下一步,徐州將在具備條件的綠道邊種植“三五成組”的林蔭樹,讓市民每走一段就有一個乘涼的地方,空間足夠的話還可以安置座椅,起到納涼、休憩的作用。
“如果遇到管線遷改等問題,我們會召集全市相關單位召開聯調會議,要求必須給行道樹留足距離?!惫⒗诒硎?。
尋找城建和綠化的平衡點,解決城市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這是打造韌性城市需要面臨的又一挑戰。
編輯:崔東寧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
扎根一線 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要聞 / 時間:2022.09.19
-
在平凡崗位上履行自己的職責
要聞 / 時間:2022.09.19
-
幸福就在家門口
要聞 / 時間:2022.09.18
-
漁村變遷記
銅山 / 時間:2022.09.16
-
在“行走的黨課”中感悟初心使命
云龍區 / 時間: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