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會議研究并原則同意《徐州市創新產業集群培育提升工作方案》。我市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著力培育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促進更多科研成果在徐轉移轉化,強化項目、政策、人才等要素支撐,為創新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市創新產業集群
如何培育提升?
跟大徐一起看權威解讀
▼▼▼
集群化是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是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的必由之路,是提升產業發展能級、增強區域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抓手。
打造創新產業集群,通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可以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增創發展新優勢,搶占發展制高點,我市“十四五”規劃提出打造“6+4+N”先進制造業體系。
從實際發展情況看,我市產業集群化發展具備良好的基礎,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國際一流、國內領先、具有徐州特色的創新產業集群,對加快建設產業強市意義重大。
為進一步突出重點、集中精力靶向突破,市工信局結合我市“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戰略,綜合考慮重點產業的集聚性、根植性、先進性,提出打造“343”創新產業集群體系。
加快培育形成若干國際一流、國內領先、具有徐州特色的創新產業集群,形成產業梯度清晰、競爭優勢突出的產業發展體系,為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提供強力支撐。
一是聚焦產業發展有規模、有影響,選取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個產業作為優勢創新產業集群聚力打造;
二是突出產業發展有潛力、有后勁,選取數字經濟、集成電路與ICT、醫藥健康、安全應急四個產業作為新興創新產業集群加快培育;
三是圍繞產業發展有基礎、有特色,選取高端紡織、精品鋼材、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三個產業作為特色創新產業集群提檔升級。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依托我市現有產業基礎優勢,聚力打造3個優勢創新產業集群,加快培育4個新興創新產業集群,提檔升級3個特色創新產業集群,奮力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高地。
到2025年,集群的規??偭靠焖僭鲩L,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融合水平全面提升。
三個優勢創新產業集群中,工程機械以數字化、高端化、服務化、綠色化、國際化為方向,強化龍頭帶配套、配套促龍頭的主配協同發展模式,提升智能化生產和服務型制造水平,引進和突破發動機、液壓、傳動、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提升工業互聯網、工程機械后服務、再制造等服務平臺能級,將徐州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建設成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綠色低碳能源聚焦光伏太陽能、新能源汽車、智慧能源、氫能利用、儲能示范等重點領域,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積極發展抽水蓄能、新型電力及綜合能源服務,加快建設智能電網,打造“制運儲用”一體化氫能產業鏈,將徐州打造成為傳統能源城市向新型綜合能源城市轉型的示范城市。
新材料聚焦基礎材料、戰略材料、前沿材料重點領域,加快推動產業規模擴張、優勢再造和換道領跑。積極發展碳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先進化工材料、特種金屬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前瞻布局增材制造、納米材料、仿生材料、超導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新材料產業集群。
四個新興創新產業集群中,數字經濟聚焦產業、城市、內容三大數字化賽道,打造淮海經濟區數字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城市數字化建設創新高地。
集成電路與ICT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方向,做強半導體材料、做專集成電路設備、做大先進封裝測試、做優第三代半導體。
醫藥健康重點發展生物制藥、化學藥物、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等制造領域,推進重組人胰島素原料、制劑產業化,擴大中樞神經藥物規模,大力發展生物檢測等產業,著力打造淮海經濟區生命健康產業高地。
安全應急聚力打造全方位安全防護裝備、全天候監測預警、全系列應急救援、全過程安全應急服務的“四位一體”安全應急產業體系。
三個特色創新產業集群中,精品鋼材持續加大冷鐓鋼、彈簧鋼、汽車用鋼等高附加值特種鋼材研發力度,建成全省重要的高附加值精品鋼材基地。
高端紡織做大做強特色化纖、鞏固提升紡紗優勢、加速突破綠色印染、大力引育服飾制造,加快構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特色現代紡織產業集群。
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做大做強畜禽加工,做深做精糧油食品,加快發展功能性飲品、保健食品,鞏固提升高端木制品,打造具有國內競爭力的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增創發展新優勢
搶占發展制高點
徐州,未來可期
文字 | 王正喜
圖片 | 孫井賢 許晨 白雪 陳艷 吳國樂
編輯 | 趙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