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中國 來自一線的報道】書寫長江大保護的“江蘇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要求,鐵腕治污、源頭治水、系統治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低端退、高端進,在刷新長江江蘇段“顏值”的同時,更推動“氣質”不斷提升。
道路筆直潔凈、綠化生機勃勃、廠房整齊有序……行走在江陰啟星智能制造產業園,仿佛步入了綠意盎然的工廠花園。很難想象,4年前這里曾經是環境差、面貌舊、“散亂污”企業扎堆的紡織老廠。為了保護一江清水,江陰高新區著手對園區實施“騰籠換鳳、產業優化”改造,一家家工業績效低下企業逐步搬離。
江陰高新區招商局副局長陸豐介紹,園區內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幾個產業——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2021年整個園區所有企業的開票銷售達到10億元,稅金也接近5000萬元,在升級改造上也有很明顯的成效。
低端退、高端進,才能為新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退,江陰主動調整港口功能,將碼頭、工廠、輪渡等生產岸線退讓搬遷,揚子江船廠等大批企業全部退出沿江區域;進,從2021年起,江陰積極打造零碳開發區,全面整合沿江港口碼頭資源,啟動工業園區升級改造,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檔產業發展質態。
江陰市發改委副主任項勇說,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精神,加快科創江陰建設,持續構建“345”現代產業體系;同時進一步加快招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優質項目,促進資源要素向高效益、高技術、高成長性企業集聚。
啟星智能制造產業園的轉變,是江蘇加快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長江大保護的一個縮影。近五年來,江蘇累計關停沿江化工企業3505家,壓減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生產企業145家,取消25家化工園區定位,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碳材料、大醫藥健康、物聯網、集成電路等地標產業相繼崛起。2021年,江蘇沿江八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分別占全省的86%和87.4%。綠色發展探新路,全省30條優勢產業鏈不斷做強,涌現出6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出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蹚出了一條發展與美麗同行之路。
?。ńK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沈楊 亓晨 郭藝 江陰臺 編輯/胡超)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
扎根一線 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要聞 / 時間:2022.09.19
-
在平凡崗位上履行自己的職責
要聞 / 時間:2022.09.19
-
幸福就在家門口
要聞 / 時間:2022.09.18
-
漁村變遷記
銅山 / 時間:2022.09.16
-
在“行走的黨課”中感悟初心使命
云龍區 / 時間: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