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海翻騰金色浪
高粱風涌赤紅帆
眼下玉米、大豆和水稻等作物
普遍進入灌漿成熟期
全市大部地區秋糧長勢較好
面積穩中有增
苗情穩中向好
示范提質擴面
一起來看徐州
如何奪取秋糧好收成
▼▼▼
徐州秋糧產量占到全年糧食產量5成以上,當下離秋糧收獲還有20多天,這段時間是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災害頻發重發時期。
種地不光靠經驗,更要靠技術。玉米苗期、穗期和花粒期,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病蟲害。加上今年夏天高溫多雨天氣多,容易出現病蟲害。利用農業無人機進行病蟲害飛防噴藥作業,成了不少農場的選擇。
除了近年糧價有所提高外,政策扶持也讓種糧大戶收入有保障。據了解,我市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今年,徐州小麥投保量499.2萬畝,承保水稻177.5萬畝,承保玉米279萬畝,讓種糧收益有基本保障。
農田建設讓耕地產能有提升。按照規劃,今年全市將建設高標準農田69.43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3.79萬畝。如今的農田建設,讓“小地”變“大地”,不僅節水,還方便耕作。
目前,徐州農業農村部門堅持分類指導,分田施策,組織專家、農業科技特派員、農技人員深入一線,根據不同作物生長發育進程和苗情墑情變化,分區域、分作物落實措施。
廣大農戶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積極做好高溫天氣下水肥管理、防病治蟲等工作,為奪取秋糧和全年糧食豐收做好保障。
除加強田間管理外,徐州還通過強化科技支撐穩產量,將示范應用水稻側深施肥、玉米增密機播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等高質高效栽培技術真正落實到村組農戶。
據徐州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處介紹,各地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立足抗大旱、防大汛、救大災、戰高溫,堅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將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任務連同糧食大豆生產目標一并分解到鎮、到村、到主體。扎實推進秋糧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片工作,成立了秋熟作物高質高效創建組織機構和技術專班,落實了項目補助資金,組織制訂了秋熟作物高質高效創建方案,明確了項目實施目標任務。
示范推廣一批節水、節肥、節藥、省工節本的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突出了專業化服務機制創新。并針對突出問題、薄弱環節,科學落實各項管理和應對舉措,秋糧生產呈現“面積穩中有增、苗情穩中向好、示范提質擴面”的良好局面。
除了秋糧生產
當前我市經濟作物長勢
總體平穩向好
實際種植經濟作物面積
414.45千公頃
經濟作物占農作物播種面積
比重為35.06%
從徐州兩大支柱經濟作物看,
一是果樹,全市果樹面積99千公頃,大宗果品產區豐縣、沛縣、睢寧因降雨量小,果品品質有所提高,收益高于去年。但晚熟葡萄的效益與去年相差不大;
二是蔬菜,全市7-8月份為蔬菜生產的“伏缺期”,在田蔬菜面積33.3千公頃左右,以露地耐熱耐旱葉菜、豆類為主,產量高、換茬快,受高溫干旱影響不大。8月下旬設施蔬菜開始陸續定植,受前期高溫干旱影響不大。
如今,經濟作物已成為徐州“生金產業”,2021全市經濟作物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1.9%,占農業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特別是徐州蔬菜作為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年入滬果蔬量達百萬噸以上。
有一份穩當叫
“風吹麥浪,顆粒歸倉”
有一種幸福叫
“收獲正忙,瓜果飄香”
讓我們共同期待
九月金風起
蔬果香,糧滿倉
文字 | 蔡思祥 王春瑩
圖片 | 白雪 陳艷 吳國樂 陳先鋒 劉照富
編輯 | 趙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