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新思想 護航新征程
  • 做文明徐州人 讓城市更美好
  當前位置:首頁 > 縣域新聞 > 銅山 > 正文

漁村變遷記

2022-09-16  來源: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編輯:王莉
2022-09-16  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本報記者 胡明慧

清晨不到5點,銅山區柳泉鎮北村村村民劉豹便匆忙從床上爬起來,一頭扎進了自己承包的10畝魚塘里,前一天打撈過的蟹籠里,經過一天的“蓄力”,又是收獲頗豐。

“今年的螃蟹行情不錯,每天一大早,剛出塘的螃蟹就被等在地頭的商販收購一空,根本不愁賣,價錢也能賣到20元一斤,再加上混養的對蝦、羅氏蝦,今年的收成基本穩了?!闭f這話時,劉豹臉上的倦意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興奮的神情。

雖說北村村靠近微山湖,是個小漁村,但劉豹祖輩卻和許多村民一樣一直以種地為生,辛苦一年下來,掙不到多少錢,若是遇上“小年”,更是溫飽堪憂。2002年,劉豹包下了10畝魚塘,開始“轉型”。

養魚的頭幾年,劉豹只把這當成副業干,魚苗撒進去,也不多費心,10畝魚塘的收入還趕不上種地掙的多,“有棗無棗打一竿,有總比沒有強”。

真正撬動北村開啟特色養殖路的,在劉豹的印象里是一位駱馬湖的老漁民,老人率先在北村包塘養蟹??此麙炅隋X,北村的村民們也打開了思路,依葫蘆畫瓢跟著干,把水產養殖當成一份正式營生干。

北村養蟹人的啟蒙老師大多是那位駱馬湖的老漁民,而劉豹除了這個老師傅,還有一位早幾年已開始在別處養蟹的妹夫。在妹夫的指點下,劉豹養殖了太湖蟹,并沒有跟風村民養殖遼蟹。

2019年,是劉豹養蟹的第一年,別家養殖的遼蟹雖然個頭小得可憐,但畢竟看得見動靜,而劉豹家魚塘的蟹籠下了一個多月,也不見有幾只螃蟹爬上來?!肮烙嬤@一塘是黃了?!弊龊昧颂澅镜臏蕚?,卻收獲意外的驚喜,“其實沒抱啥希望,農歷八月十三下了6個籠,沒想到八月十五提上來一看,每個籠都滿滿當當,那一季就收了千把斤,收入近20萬元?!?

意外的收獲讓劉豹松了一口氣,也讓他思索良多:“干啥都得懂技術,盲目地硬闖瞎干,不是長久之道?!?

跟著湖里的老漁民學,跟鎮里請來的技術員學,跟著村里的養殖戶們一起學,劉豹漸漸摸索出了一套養殖的經驗:“養了4年螃蟹后,俺村的魚塘都開始混養對蝦等其它品種,混養后水質必須提到一定的要求,對蝦才能存活。這就需要合理地調整水質,10畝大的塘子,要有幾條草混子,幾條鯰魚,幾條松花魚,都是有講究的?!?

村里的養殖戶們抱成團,誰家遇上養殖上的技術問題,大家就聚在一起找問題、想辦法。而彼時,鎮里圍繞“一軸兩翼三線四區”的空間結構和產業布局,提出“果蔬上山、水產領先、苗圃成片”的發展戰略,也讓北村的特色水產養殖更有發展動能和政策支持。

依靠微山湖的優勢,這幾年,柳泉鎮大力發展特種水產養殖。目前,全鎮水產養殖總面積16000余畝,主要以中華絨螯蟹、南美白對蝦、微山湖小龍蝦、青蝦、鱖魚養殖為主,稻蝦養殖面積2500余畝,漁業總產值3億多元。

北村在鎮里的帶動下,特色養殖之路越走越寬。今年,劉豹的10畝魚塘里,除了螃蟹,還混養花鰱、羅氏蝦等6個品種,“雖然現在還不好講大話,但這幾年搞養殖,一年肯定比一年掙得多?!眲⒈獫M懷信心地說。

特色養殖不僅讓北村人找到了新的致富門路,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80后”楊馬洋原本在徐州市區打工,因為父親身體不好,再加上看到村里特色產業發展越來越好,于是返鄉創業,接手家里的蟹塘。他請高校專家反復論證后,決定開發“養生蟹”,即在飼料中加入山上飄落的桂花瓣,改變螃蟹“涼性”屬性,吸引更多消費群體。近年來,楊馬洋又開起了網店、直營店和連鎖店,每畝純利潤從幾百元增加到了三四千元。

“俺村樓山灣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還注冊了‘樓山灣’水產品商標,北村農家樂示范村建設整修魚塘,放養鯉魚、鰱魚、鯽魚等。村里還發展集種苗繁殖精養、網上銷售為一體的產業發展集群,其中徐州博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徐州喜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水產品養殖、繁育種苗、水產科技技術研發、技術服務、技術轉讓等,目前,總投資已超1300萬元。北村將以特色養殖帶動農文旅產業發展,以農文旅發展促進特色養殖的不斷提檔升級,走穩走好鄉村振興路?!北贝宕妩h委書記劉廣鐸說。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欧美r级v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