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一個城市的命脈
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這些年
徐州的交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市民出行方式有了飛躍式發展
2011年6月30日,京滬高鐵正式開通,這條連接北京與上海的高速鐵路,是世界一次性修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
徐州東站是高鐵京滬線七大中心高鐵樞紐站之一,處于高鐵京滬線地理上的中間位置,旅客從徐州東站出發,最快不到3小時即可到達北京或上海。京滬高鐵進一步鞏固了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地位。
徐州與南京、鄭州、濟南、合肥4個省會城市構成“1小時城市圈”,3小時可達北京、西安、武漢、上海、杭州5個大都市,通達城市180多個,在全國高鐵通達城市中名列前茅。
中心城市地位進一步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力持續增強,強化帶動了淮海經濟區城市間的聯系協作。
城市良好形象得到充分展示,31.67平方公里高鐵商務新城片區已成為我市的一張靚麗名片和重要窗口。
京滬高鐵進一步促進了徐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徐州與長三角、京津冀兩大經濟圈的融合對接明顯加快,戰略區位優勢更加突出。
樞紐經濟加速發展,徐州已成為淮海經濟區醫藥、冷鏈、快遞分撥集散中心,水路、鐵路貨運量占比由“十二五”末18%提升至32%。
產業質態全面提升,一批具有引領性、支撐性的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戶徐州。
近年來,我市高鐵旅客發送量迅猛增長,2021年旅客發送量達1123萬人次,是2011年的8.2倍。鐵路大通道加快建設,高鐵里程達近400公里。
2021年2月8日,連徐高鐵開通,徐州又增加了一條高鐵,讓徐州成為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全國高鐵樞紐城市。
連徐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陸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線全長約180公里,設計時速為350公里。連徐高鐵投入運營后,使徐州的鐵路網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在長三角乃至全國鐵路網、高鐵網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
同時,連徐高鐵建成通車后,與此前已開通運營的鄭州至徐州、鄭州至西安、西安至寶雞、寶雞至蘭州、蘭州至烏魯木齊高鐵連接,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最長橫向通道———連云港至烏魯木齊的高速鐵路全線貫通,形成全長3422公里的陸橋高速鐵路通道,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伴隨著“東進南擴”的徐州空間發展戰略,徐州以31.67平方公里高鐵商務新城建設為核心,圍繞樞紐新城、產業新城、特色新城、生態新城“四個新城”定位,規劃建設了金龍湖片區、數字未來城片區、東湖—大湖片區等功能區,進一步深化“產、城、人、文、景”融合發展,著力打造服務淮海經濟區的“開放引領芯樞紐、數字經濟示范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地”。
如今,地鐵已經融入了徐州人的生活,也成為了徐州市民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
徐州軌道交通一期建設規劃工程于2013年2月22日獲得批復,2014年軌道交通一期工程開始建設。
2019年,軌道交通1號線正式開通,徐州正式邁入地鐵時代;
2020年軌道交通2號線投入使用,2021年軌道交通3號線建成通車,順利實現了三線組網運行。
三條線開通后,1、2、3號線運營里程達64公里、設站54座,連通徐州商業、人居、公園、公共設施、交通等各個重要城市節點,為城市的交通動脈注入新鮮血液,拉近城市的距離,串聯起徐州市民的出行地圖,截至目前,已累計安全運送乘客超1.31億人次。
2019年,結合我市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對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進行了第三輪修編,修編后的方案為“8+6”,即8條軌道交通普線、6條市域線,總共14條線路,共574.8公里,其中兩條市域線利用既有鐵路線路174.1公里。
徐州市城市軌道交通1、2、3、4、5、6號線一期工程及3號線二期工程,批復總里程146.3公里。一期建設規劃包含1、2、3號線一期工程,設站54座,總里程64.09公里,概算總投資467.6億元。
1、2、3號線已全部開通初期運營。二期建設規劃包含3號線二期和4、5、6號線一期工程,設站61座,總里程79.3公里,概算總投資602.43億元。
目前,軌道交通二期建設正在加速推進中。其中,3號線二期工程于2020年11月開工建設,計劃2024年12月開通初期運營;
6號線一期工程于2020年12月開工建設,計劃2025年12月開通初期運營;
4號線一期工程于2022年7月開工建設,計劃2027年12月開通初期運營;
5號線一期工程計劃2023年年中開工建設,2028年12月開通初期運營。
按照《徐州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我市將適時啟動軌道交通三期工程建設規劃編制與報批。到2025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93.7公里。
從前慢,而今快
這些年的交通巨變
讓徐州不斷迸發出新的發展動力
一起期待
徐州“跑”得越來越快吧~
文字 | 駱耀明 耿耘
圖片 | 劉冰 鄭舟
編輯 | 楊艷 李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