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新思想 護航新征程
  • 做文明徐州人 讓城市更美好
  當前位置:首頁 > 縣域新聞 > 新沂 > 正文

小橋流水人家 “韻”出時代新花

2022-09-15  來源: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編輯:楊慶宇
2022-09-15  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柳韻亭美景。
平坦整潔的道路。

本報記者 王海春

在新沂市瓦窯鎮柳集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門前廣場上,幾個孩子騎著自行車追逐嬉戲,家長們在一旁笑意盈盈地看著他們;在書畫室內,有的孩子在翻看讀物,有的孩子在玩拼圖游戲……中秋假期期間,柳集村的村民們充分享受著閑暇時光。

柳集村位于新沂市瓦窯鎮西南,離鎮區約4公里,全村共有676戶、2972人。村里的82歲老人孫迎仁告訴記者,“之前的柳集村是典型的傳統農業村,村民的生活和經濟來源主要靠土地,日子過得很艱苦?!崩先藢Υ遄舆^去的情況依然記憶猶新。

2015年年底,柳集村成了被幫扶的對象。國家政策的扶持讓志在改變家鄉落后面貌、當時接任村黨支部書記不久的晁成志興奮不已。自此,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柳集村正式開始。

“這些年來,徐州市和新沂市、瓦窯鎮三級政府對柳集村無論是在資金上、政策上還是人才上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标顺芍靖嬖V記者。

得益于這種支持,柳集村依托傳統農業,打造綠色糧食種植基地,建設柳集糧食加工廠,不斷延伸傳統農業產業鏈;大力落實產業結構調整,鼓勵村民流轉土地,發展花木苗圃種植2100畝,成立花木合作社和土地股份經營合作社,擴大高效設施農業種植面積;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推動產村融合,突出鄉村宜居、農民增收,放大“生態宜居”產業效應,發展設施大棚500畝、設施蔬菜種植200余畝、稻田混養200畝,實現高效農業向觀光旅游農業轉變;盯緊強村富民目標,持續拓寬增收渠道,發展建材產業園300余畝。幾年來,村集體收入連年翻番,今年集體經濟預計實現收入120萬元。

隨著收入的不斷提高,廣大群眾對于住房條件改善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村“兩委”順勢而為,緊緊抓住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推動“居者有其屋”向“居者優其屋”轉變。

站在柳韻橋上環顧四周,綠樹環繞、湖水靜謐,柳韻家園一排排白墻灰瓦的徽式新時代農居在綠植的映襯下分外典雅別致,一幅恬靜清新的水墨田園畫在面前鋪展開來。

柳韻家園是柳集村圍繞“柳”主題打造的新農村社區,在認真聽取專家和廣大村民意愿的基礎上,本著新建與改造相結合的模式,充分做足“柳”文章。

據晁成志介紹,他們首先以小橋流水風格設計出詩畫田園布局;其次,以柳樹作為柳集村“村樹”,在柳韻家園周邊廣泛栽種,營造柳集村的“柳”氛圍,進而強化大家對柳集村與“柳”結緣的文化認同;同時,通過柳韻家園的徽式建筑風格結合環境布局,呈現出具有中國水墨特色的現代版詩畫田園鄉村景象。

柳韻家園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以方便村民生活和農村風俗習慣需求為導向,以新村部為中心,以中心公園為軸線,按照整個項目區的功能需要設計不同造型和片區安置。共規劃入住村民212戶,采取2層4戶連體、4層8戶連體設計,設置大小戶型不一的農家院落滿足不同農戶需求。

在柳韻家園旁邊配套建設村綜合服務中心、禮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60平方米的省示范衛生室、4500平方米的村民廣場、50米長廊等;還建有公廁、涼亭,設置健身器材、監控等;完善雨污分流及污水處理、垃圾收運以及道路黑化、亮化等基礎設施配套,方便農村生產生活。開展空間整治、綠化亮化工程,充分調動群眾植綠、護綠、愛綠的積極性,在房前屋后實施見縫插綠、見縫補綠。配套齊全、生態宜居,果園化、菜園化、公園化、景觀化的秀美新農村已然成型,群眾滿意度、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我們村干部的工作現在好做多了。過去商量個事、收個垃圾費啥的,總有村民不配合,得反復做工作?,F在都是新時代的新型農民,有的當老板,有的上班,有的打工,閑暇還要侍弄家里的田地,大家都很忙,有什么事在微信群里招呼一聲基本上就能搞定,不需要再一趟趟上門跑了?!标顺芍菊f。

村民變富了、鄉村變美了,隨之而來的是村民的文明程度、思想覺悟也提高了。大家自覺維護村容村貌,積極配合村事務管理,鄉村陋習逐步被摒棄,一股新時代的文明新風在柳集村悄然形成。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欧美r级v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