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新思想 護航新征程
  • 做文明徐州人 讓城市更美好
  當前位置:首頁 > 縣域新聞 > 泉山區 > 正文

文明讓生活更美好

2022-09-07  來源: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編輯:王莉
2022-09-07  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張俠是小區有名的熱心人。 本報記者 顏子舒 攝

本報記者 顏子舒

近日,江蘇文明網公布了第三屆江蘇省文明家庭名單,來自泉山區永安街道煤建北村社區普查小區的張俠家庭入選。

說起文明家庭,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故事,不同中又有相似點,就是夫妻間互敬互愛、和睦相處,日常生活中孝老敬親、樂于奉獻,社會活動中愛崗敬業、誠信友善……這些特點體現著文明的特色和品質,詮釋著文明的內涵和精髓,彰顯著文明的成色和光芒,張俠一家也不例外。

互敬互愛 家庭和睦

張俠與丈夫韋長宸是煤建北村社區普查小區居民公認的夫妻和諧典范,是年輕人工作、婚姻、生活、敬老愛親等方面的榜樣、標尺。

35年前,張俠與韋長宸結為夫婦,當時他們都在原江蘇煤炭地質普查大隊工作,艱苦的野外一線工作讓這對年輕人面臨著嚴峻考驗。面對艱苦的野外工作,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堅守勘探一線。面對因工作分居的現實,他們恪守婚姻誓言,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真情;面對家庭困難,他們不等、不靠、不伸手要,處處精打細算,勤儉持家,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時光荏苒,一天天,一年年悄然逝去,小夫妻變成了老夫妻;小家庭變成了大家庭。30余年來,丈夫勤奮上進,妻子勤儉持家,孩子積極進取,家里每天都充滿快樂幸福的笑聲。

善育重教 躬身垂范

張俠夫婦彼此都將雙方的父母視為至親,時時噓寒問暖,處處體貼入微,使老人笑口常開、倍感幸福。在張俠父親患病臥床期間,夫妻倆除了自己不分晝夜地悉心照顧,用心服侍,還借此機會讓女兒鍛煉鍛煉,加強敬老愛親道德教育。他們手把手教女兒韋丹做老人喜歡吃的飯菜,為了教會女兒剔干凈魚肉中的魚刺,夫妻倆示范好多遍,直到孩子能獨立熟練地掌握。

在父母的教導下,韋丹把敬老愛親、誠實做人、用心做事當作家訓銘記于心。如今雖然在外地工作,但是她始終堅持擠出時間回家看望父母。

退而不休 奉獻社會

“退休,退而不休”是張俠夫婦的退休宣言。他們積極參加全民健身運動,并組織轄區居民成立“朝霞柔力球健身隊”和“巾幗健身舞蹈隊”?!拔医】滴铱鞓?,大家健康,大家快樂。健康是個人之福,是家庭之福,是社會之?!边@是他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他們帶領的團隊,經常參加社會活動,在社區、敬老院,很多活動場合都會有他們團隊活動的身影。

對于張俠夫婦而言,退休了比上班都忙。他倆始終關心社區公共事業,主動擔任志愿者,繼續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他們參加小區“紅袖標義務巡邏隊”和“黨員義務巡邏隊”,熱心為小區居民服務,還是公認的“熱心腸”、大家心目中真正的“明星調解員”。

小區化糞池外溢了,他們夫妻倆就一戶一戶上門收錢,聯系工人及時疏通;小區排污溝蓋板掉下去了,為了大家的出行安全,夫妻倆不顧惡臭,從齊腰深的污水中將蓋板打撈上來蓋好;他們還帶頭為遭遇不幸的社區保潔工捐款捐物,幫他渡過難關;在疫情期間,作為普西院黨支部書記,張俠第一時間主動申請當起疫情防控志愿者,帶動了院子里更多的黨員、志愿者積極做好防控工作。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張俠家庭的良好風氣帶動下,煤建北村社區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熱心人,大家紛紛向張俠一家學習,把小我融入大我,都愿意為社區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欧美r级v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