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把香包文化傳承好發揚好
本報記者 柳喜峰 蔣新會 劉冰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的一件大事。
6月3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端午節特別節目讓賈汪區潘安湖街道馬莊村沸騰了起來,節目中,用了約5分鐘時長介紹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香包,大家看后紛紛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把香包產業繼續做大做強做出特色,把非遺文化傳承好發揚好。
“我還得再加一把勁!”
王秀英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香包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從小就與香包結下不解之緣,小小香包不僅成就了她,也提升了馬莊的知名度,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特別是近幾年,馬莊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注冊商標、開發新款式,建起香包青創大院、香包文化大院等,大力發展香包特色文化產業。在王秀英的帶領下,全村有數百位婦女從事香包產業,帶動周邊村婦女就業3000多人。2021年,馬莊香包收入突破800萬元,小小香包已成為村民致富的特色產業。
在看完節目后,王秀英說:“看了那么多的非遺傳承大師都那么積極地干,干得那么好,我還得再加一把勁,還得好好地干,一定把我們馬莊村的村民、把兒孫們都領起來,熱火朝天地干,讓大家的錢包鼓起來,我就心滿意足了?!?
王秀英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雖已至耄耋之年,但她一直心心念念著設計一些香包新花樣。一副老花鏡、幾軸彩絲線,占據了她生活的大部分時間。王秀英制作的香包,個個活靈活現、惟妙惟肖,連香包內的中藥都是獨特配方,多年來一直遠近聞名。不少人慕名上門,希望學習制作香包增收致富。
只要有人愿意學,王秀英就毫無保留,將自己的技術悉數相傳。她說:“誰想學,我就教誰,只有讓更多的人熟練掌握制作香包的技巧,才能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有了手藝,婦女們不再只是在家帶孩子、看老人,而是有了自己的工作與事業?!比缃?,馬莊香包大院內的村民們靠著制作香包,一個月可以賺三四千元。
在王秀英的影響下,2020年畢業于大連藝術學院的孫女孫歌堯,也跟著她學習香包制作。
“在《焦點訪談》節目中,看到這么多非遺傳承人都在努力傳承、創新、保護我們的非遺文化,我特別震撼。作為一個徐州香包的傳承人,我有責任和義務把徐州香包繼續傳承發展好,讓更多的年輕人看到我們的香包文化,這么優美的傳統文化,也應該讓更多的人看到?!睂O歌堯在看完節目后告訴記者。
做大香包品牌
傳承好非遺文化
看完當晚的節目,馬莊村黨委副書記王浩非常激動,他說:“這幾年,我們馬莊村的香包產業變化特別大,既幫助村民富了口袋,也留下文化之根和鄉村的獨特印記,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馬莊香包,我倍感自豪,作為村里的一分子,希望能繼續做大馬莊香包品牌,完善香包產業鏈,為非遺文化傳承貢獻力量?!?
去年以來,馬莊村大力推進產業發展。以“香包、文旅、農旅”產業為主,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旅游村莊。馬莊村明確香包的產業主導地位,推進香包產業專業化運營,不斷提升香包款式和質量、拓寬香包銷售渠道,面向徐州市中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香包知名度顯著提升,年產值約800萬元。同時,進一步延伸香包產業鏈條,實現香包中草藥本土種植,引進中國結繩編技術和香包輔料制作,香包產業形成閉環。
“《焦點訪談》節目的播出既是對我們的鼓舞,也是鞭策。接下來,我們計劃讓香包‘市場化、國潮化、商品化’,年內計劃新開發品種100個。依托IP推廣,通過直播帶貨、電商銷售等,補齊線上銷售短板,豐富線下銷售模式,同時繼續深入挖掘馬莊村各類民俗文化特色,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起來,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代代傳承?!瘪R莊村黨委書記毛飛說。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五周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馬莊村將拿出更實的措施、更大的力度、更強的決心,集中精力發展一批項目,爭取明年村綜合旅游收入達到8000萬元,集體收入突破1000萬元大關,交出一份馬莊的“時代答卷”。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
扎根一線 發揮模范帶頭作用
要聞 / 時間:2022.09.19
-
在平凡崗位上履行自己的職責
要聞 / 時間:2022.09.19
-
幸福就在家門口
要聞 / 時間:2022.09.18
-
漁村變遷記
銅山 / 時間:2022.09.16
-
在“行走的黨課”中感悟初心使命
云龍區 / 時間:2022.09.16